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交汇作用,健全完善就业评价反馈机制,11月1日,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指导、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院(基地)(以下简称教育部就业研究院)主办、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中心和苏州大学协办的202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业务培训班在苏州举行。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调查评价处副处长陈朝辉、教育部就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林伟出席并讲话,副院长李蔚主持开班式,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明荣、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兼副院长魏永军出席,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分中心负责人、就业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等共计70余人参加。
陈朝辉指出,开展跟踪调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与教育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以小切口做好教育改革大文章的重要抓手。他强调,相比前两轮调查,新一轮大规模调查覆盖面更广、任务更艰巨,需要齐心聚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他要求,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不断增强跟踪调查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做好总体安排,深入领会调查实质、认真部署研究,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要建强调查队伍,建立严格的调查员选拔与退出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健全调查员激励机制;要加强质控管理,建立各自的调查质量检测体系,做好制度执行,将其纳入工作成果考核,研究院要加大力度进行样本回访和数据抽检;要严格遵守调查纪律,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到“四不”原则,守好调查工作底线。
林伟介绍了教育部就业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工作职能,主要任务是面向全国高校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人才培养与就业质量评价研究,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产出高水平就业资政研究成果,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他希望,通过集中培训,加强与各调查分中心的联络沟通,提升各分中心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他表示,就业研究院将在教育部学生中心的指导下,协同15个分中心做好“三个高质量”:一是高质量做好组织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过程管理;二是高质量做好跟踪调查,通过问卷调研、职业体验、访谈交流等方式触达高校毕业生及社会用人单位,强化就业育人实效;三是高质量做好分析研究,抽调精干力量,对调查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深入系统研究,为政府决策和高校调整专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培训班上,教育部学生中心调查评价部相关同志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的问卷指标体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评价中心负责人对电话问卷调查的访问标准与质量控制进行了专题辅导;教育部就业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成员讲解了跟踪调查系统操作使用方法。各调查分中心参训人员登录调查平台,现场模拟演练并开展分组讨论。
据悉,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包括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两个部分。毕业生调查重点从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两个维度评价学校的办学质量,培养过程主要指毕业生对大学学习经历的体验、评价和满意度;培养结果主要指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发展的评价以及自身就业状况、职业发展与成长等。用人单位调查同时面向单位业务主管和招聘经理开展,聚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院校的满意度评价。其中,业务主管调查主要关注毕业生直接业务上级对其工作表现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情况;招聘经理调查主要关注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就业工作评价情况,以及紧缺人才需求情况。通过系统培训将为全面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打下坚实基础。
培训现场